服務熱線
15951931910
報告顯示,春節(jié)期間超過四成的未婚人士被催婚,父母的關心是未婚子女最大的壓力來源。
2月7日,百合佳緣集團與南方日報、南方+聯(lián)合發(fā)布了2022年春節(jié)催婚調研報告——《你被春節(jié)催婚“虎”住了嗎?》(下稱《報告》)。《報告》圍繞著未婚人群的婚戀認知及行為,探究社會婚戀思想的變化,為廣大適婚人群提供當下最新的婚戀觀點參考。
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大,以及婚戀思想的變化,現(xiàn)代的未婚群體對婚姻更加謹慎。但對不少父母而言,他們的傳統(tǒng)觀念中,完成了子女的婚姻大事,才算是完成了前半生的任務。當子女遲遲無法步入婚姻狀態(tài),父母便希望借助不同的方式方式促成子女的婚姻。
由此,每年春節(jié),便成為了父母、親戚“催婚”的重要節(jié)點。《報告》顯示,在今年春節(jié)期間,超過四成的未婚人士被催婚,還有47%的未婚男性與38%的未婚女性,被親朋好友詢問其戀愛情況。
隨著年紀的增大,未婚男女在春節(jié)必然遭遇到持續(xù)的“催婚”轟炸,除了父母,親戚、朋友、老師都將成為關心的人群。
從《報告》中可以了解到,父母是最關心子女的人,92%的未婚男性與81%的未婚女性,在春節(jié)期間被父母詢問婚戀情況。此外,其他親戚、朋友、同學等等也加入了“催婚”大軍。
父母對子女的愛意是根植于血脈基因中,所以他們把子女的婚戀看作是自己的責任,目的是希望子女能夠幸福圓滿,“催婚”只是一種愛意的表達方式。
正因如此,面對“催婚”,父母是未婚子女最大的壓力來源。
然而,與父母的深沉愛意不同,其他親戚、朋友、祖父母等等雖然也是“催婚”的一員,但更多只是在尋找共同的話題,以及表達下對后輩的關懷,或者是出于好奇的心態(tài),從而進行詢問。相比于父母,未婚群體對親戚、朋友“催婚”顯得并不在意。
正如《報告》所示,父母的關心,是未婚人士最重要的壓力來源,男性占比達到62%,女性為51%。僅有19%的男性和33%的女性感受到了來自姨媽、姑姑等親戚的壓力。
如今,隨著婚戀思想的不斷變化,人們更加追求獨立自主的婚戀,不再遵循上一代人的婚戀認知,自己的婚姻自己做主,并不希望自己的婚戀選擇受到第三方的干擾。
其中,超過四成的未婚女性,對親朋好友的“催婚”感到反感,但同樣感到反感的男性僅為15%。此外還有50%的未婚男性與40%的未婚女性對此表達出沒感覺、無所謂的態(tài)度。
人們對婚戀擁有獨立的認知,有權利決定自己的婚姻,而不受外界因素所影響。即便面對父母、長輩施加壓力,大多未婚的男女們也不會受到動搖,從而加速步入戀愛或者婚姻,其占比達到了六成。
包辦婚姻已早成過去,在子女的婚戀關系中,父母只是扮演著輔助的角色。一旦子女無法遲遲無法解決自己的戀愛問題,他們也只能通過從言語、行為等方式施加壓力,試圖達到效果。例如,“一旦歲數(shù)大了,就不好找了”、“現(xiàn)在不結婚,等老了誰來照顧你”、“誰誰跟你年齡一樣大,孩子都會打醬油了”等等,都是父母、長輩最常見的催婚話術。
面對“催婚”,未婚人士已總結出了應對經(jīng)驗,通過表決心、轉移話題等等方法進行應對。
據(jù)《報告》顯示,有35%的男性表示不著急,29%的女性在口頭上積極,但不會有實質性改變。此外,“表明決心,一定會積極戀愛、征婚”,也是27%的男性與20%的女性,應付父母、長輩“催婚”的重要技巧。
父母的催促,初心都是為了讓子女能夠幸福,未婚男女對與父母的愛意行為也表示能夠理解,認為父母、長輩都是為自己著想。也有人認為,“結婚不是兒戲,是逼不出來的”、“已經(jīng)習慣了‘每逢佳節(jié)被催婚’”等等。
尤其疫情下,人們見證了“大愛”下的動人故事,也經(jīng)歷了“小愛”的甜蜜愛情,愛情顯得更加寶貴。能夠有人牽掛與陪伴,便是一種安全感的象征,能夠給予情緒的反饋,也是一種幸福,所以人們更加期待尋找到美好的愛情。其中,超過八成的未婚男女表示,在疫情之下將會更加珍惜當下,期待愛情。
總而言之,“催婚”只是父母表達愛的一種形式,也許對于未婚群體來說,內心無法接受,但很多人也理解父母長輩的情意。即便如此,不少未婚人士仍然是遵從自己的內心,自己的婚戀由自己選擇,不受“催婚”的干擾。
[原創(chuàng)聲明:本文為結婚產(chǎn)業(yè)觀察轉載;來源:IT商業(yè)網(wǎng);責編:風曉標;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。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結婚產(chǎn)業(yè)觀察對觀點贊同或支持。?]
關注微信公眾號:結婚產(chǎn)業(yè)觀察(wionews),每日推送,干貨互動精彩多